隨著台灣房價持續走高,豪宅稅成為熱門話題。
購屋族與投資客都十分關心:什麼樣的房子會被課豪宅稅?稅率怎麼算?會不會影響未來房價?
本文從豪宅稅的概念、課徵門檻、計算方式到對房市的潛在影響
帶你一次看懂豪宅稅的全貌
什麼是2025年豪宅稅?
2025 年2月19日,財政部發布「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適用於計算舊制之房屋交易所得,調整了「105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前取得,並於113年出售適用舊制之房屋,且無法提供原始取得成本證明」之個人房屋交易所得計算範圍,重新定義「豪宅」:
一、加入每坪單價門檻:即使總價未達標,只要該屋每坪單價超過此標準,也視為豪宅稅的課稅對象。
二、提高獲利率計算值:從 17%提高至 20%。
三、調高房屋評定現值比率。
2025年豪宅稅課徵標準
財政部——豪宅門檻:113年房地總成交金額或每坪單價達下列「一定金額門檻」者,應依豪宅稅計算方式計算房屋交易所得。
房屋所在地區 | 每坪單價門檻(不含車位) | 總價(含車位) |
臺北市 | 120 萬/坪以上 | 6,000 萬以上 |
新北市 | 75萬/坪以上 | 4,000 萬以上 |
桃園市、新竹縣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 50 萬/坪以上 | 3,000 萬以上 |
其他 | 35 萬/坪以上 | 2,200 萬以上 |
豪宅稅計算方式
以實際房地總成交金額,按出售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占公告土地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總額之比例(即房地比),計算歸屬房屋的收入,再以該收入之20%計算其出售房屋之所得額,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辦理結算申報課稅。
計算式:豪宅稅所得額=實際房地總成交金額 x 【出售時之房屋評定現值/(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 x 20% |
不是豪宅就不受影響?
除前述規定情形外,按房屋評定現值之一定比率(詳附件)計算其房屋交易所得額,該比率由各地區國稅局實地調查並按區域適度分級訂定,考量部分地區交易熱絡帶動當地整體房價上揚或為期與經濟發展程度相當鄰近地區衡平,分別調增該等地區之所得額標準1%至5%,所以在「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就算不是豪宅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誰易受豪宅稅影響?
一、低總價高單價房產:常見型態有公寓一樓、小坪數捷運宅及黃金店面等。
以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為例,新北市板橋區公寓一樓,屋齡 49年,總面積21.56 坪,總價1680 萬元、單價77.91萬元/坪,雖總價低於前述豪宅門檻,但每坪單價仍超過豪宅門檻。
二、重劃區或台積電設廠區域:如龜山、三峽、竹北、橋頭等地區,如屋主係於105年前取得房屋,並擬於近年因應市場需求賣屋者需特別留意。
豪宅稅的因應策略
一、交易前試算稅負: 尤其是符合老屋、高單價條件的新售屋者,務必事先試算避免稅負驚嚇。
二、保存原始取得資料: 買賣契約書、收據等資料證據,才能避免落入豪宅稅設算稅制。
三、善用重購退稅/扣抵機制: 符合自用住宅條件者,建議可於2年期限內完成重購退稅,減輕稅務負擔。
2025 年豪宅稅的新規,對於老屋主、單價高但總價低的房屋尤其衝擊
無論是購屋族、投資人還是多戶持有者,都應留意稅負變動與自身持有成本
在交易前務必進行稅務評估,並保存相關證明,以避免潛在稅務風險
我們具不動產專業團隊,可為你提供諮詢評估服務,歡迎洽詢!
參考資料:財政部全球資訊網《訂定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財政部賦稅署《個人於新制實施前後重購自住房屋、土地,如何適用重購退稅?》